场景建设DIGITAL SCENE
开车时
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在哪条车道
实现车道级导航
再也不怕走岔路
来自上海的本土创新企业
——千寻位置
让小米、华为、荣耀等
国产品牌的多款手机
率先具备了这样的超高精度定位能力
领先于全球其他品牌
不仅是手机
一批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
自主飞行作业的无人机
都用上了这种时空智能服务
在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千寻位置致力于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商用市场,不断进行着从0到1的技术创新、从1到N的场景应用。
跨过多道槛快速奔市场
以前,要获得高精度位置服务,门槛极高。一般而言,需要临时架设基准站来获得卫星定位校准数,终端层面则要用上成本高昂的设备来接收高质量的卫星信号和通信电台来接收校准数。
千寻位置在全球范围内
第一个建设起一个大规模的
卫星地基增强系统
并且以“全国一张网”的形式
通过互联网7×24小时播发
向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服务
通过地基增强和星基增强一体化技术
提供“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服务
满足智能时代用户对精准时空服务
无缝、连续可用的需求
建设这样的一张网,只是第一步。降低技术的应用门槛,还需要跨过很多道槛,比如终端层面要解决成本、功耗、算法、芯片、通信能力、计算能力等。
“如何在这类成本大幅降低的消费级终端上,实现和上万元的测量设备相当的定位精度结果,同时提供更苛刻的可用率及完好性要求,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千寻位置算法专家汪登辉说。
目前,千寻的探索实践已被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所采纳。通过海量基准站数据及大规模路测的数据样本,千寻不断调整和迭代算法性能,解决复杂动态场景下的多项关键技术难点。
千寻还突破性地将航空领域的完好性指标,以及工业界的功能安全指标等引入时空智能领域。基于时空智能打造车规级产品的软件开发,能够满足主流汽车厂商以及一级供应商的高标准软件开发需求。
在新场景中开拓“定位”能力
直面客户,在场景中探索是技术产业化的最好方式。千寻位置具有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为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大众应用提供了助推的燃料。
很长时间,由于技术难度高,商业模式不明确,让手机这样一款最广泛使用的大众消费电子产品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业内无人敢于尝试。但如果手机能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会给导航、游戏、本地生活等超级应用带来革命性的用户体验升级。
从2019年开始,千寻位置联合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应用提供商等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去解决成本、功耗、芯片、算法等问题。
2020年10月,千寻位置联合华为、高德地图共同宣布,集成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服务的手机量产上市。
千寻位置历经19个月,在业内率先打通了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到手机终端、到移动应用的全链路,同时优化定位服务算法、完善播发能力,支持亿级用户大规模高并发接入需求。
手机只是千寻位置推进北斗高精度技术产业化努力的缩影
在千寻位置的助推下,一批具备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的时空智能新物种结合新场景诞生,在智能物联、智能城市、智能驾驶、智能电网等各个领域渗透。
让时空智能变成“水电煤”
时空智能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月19日以来,连续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致使河南巩义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巩义多处次高压燃气管线被雨水冲出,暴露在外。
巩义山区受灾现场,黑色管线为巩义当地裸露的燃气管线
紧要关头,依托于千寻位置建设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无人机快速获得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按照指定的管线路线实现精准飞行。历时5小时飞行后,无人机拍摄了大量带有高精度时空标签的视频和照片。
7月26日救援队工程师在巩义起飞无人机
千寻位置的工程师们将拍摄下来的上千张照片导入至千寻位置自研的云端3D高精度实景重建平台——千寻云图,对重点区域的燃气管道进行三维建模,精细化还原隐患管线情况,为救灾保障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赢得了宝贵时间。
无人机拍摄的管道隐患点
从开创性的“全国一张网”技术模式,再到突破性的“星地一体”融合方案,千寻位置从未停止在时空智能技术领域探索的脚步,率先推动北斗高精度技术成果产业化、商业化。
为了破解“电离层对卫星导航信号的干扰”这一世界难题,千寻位置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共同启动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网大数据驱动的电离层建模和预报技术”项目的研究。
成立6年多来,千寻位置共申请专利达559件,其中,发明专利537件,涵盖卫星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
千寻位置以拓荒者的角色出发,从无到有,跑出了一条“生于北斗,不止于北斗”的时空智能新赛道。
“面向未来,由无数个0和1组成的虚拟世界里,我们还需要一张高连续性、高稳定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时空网,让时空智能变成像水、电、煤这样的基础设施,成为连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激发万物智能时代的创新潜力。”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