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体验

场景建设DIGITAL SCENE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数字化和双碳工作的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1-11-26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字号:

上海市能效中心又名上海市产业绿色发展促进中心,近两年来,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搭建面向全市工业和通信业的“上海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上海市节能减排降碳领域数据整合和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企业在线能源审计、设备能效对标、系统节能诊断、技术需求对接等支撑,促进企业持续节能减排降碳、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能效中心积极推进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梳理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专业服务公司,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促进数字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度融合。


上海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打破信息互通壁垒

“我们在承担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变工作过程当中,就发现了有几个必须去解决的痛点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搭建一个综合的平台,实现全市能源领域供需的对接,并为全市的用能单位部门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促进他们在能源使用方面提高效率。第二,我们在能源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当中,发现无论是能源生产型企业还是用能型企业,都需要在能源领域搭建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微观服务平台,而能效中心现在正在开发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全市的大网络综合平台,这就是上海市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能效中心副主任俞增盛说。


在线能源审计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服务平台,能效中心内部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数字化管理意识,打破信息互通壁垒,提高了工作凝聚力、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从而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并将能效中心数字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俞增盛表示:“这项工作是跟现在能源零售的转型是一脉相承的,它就是一个大网,加上所有企业的每个模块,形成了一个能源领域的垂直线上服务手段。”

 

提升数字化信息流通效率,发挥“1+1>2”叠加效应

整个上海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这也是上海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难点。

通过数十年的项目建设和实施,能效中心已积累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基础数据。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把各项节能降碳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筛选、分析、汇总等技术,打通数据流通渠道,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使各项工作的数据为以后业务的发展、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撑,发挥出更大的数据优势和价值。


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对标管理平台

“节能减排工作具体体现为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俞增盛介绍,上海通过多年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节能上来说,上海的节能管理工作在全国管理体系当中都是做得非常扎实的,剩下就是持续推进技术节能与优化用能结构。”

俞增盛表示,“十五”期间,上海启动了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政策到现在为止一直存在,但节能减排政策的扶持量逐年在减少。这说明上海具体的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推广项目实际落地在减少。“比如说你的潜力越小,实际的节能效果越少,你所能获得政府的奖励只会变少,这个趋势就造成了整个节能工作要再精细化下去,从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技术节能到精细化技术节能或者系统性技术节能,这是我们目前要进入深水区的状态,这些工作的落地都必须要有信息化、大数据化来做更精准的诊断或做更精准的数据对接。”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或者数据化。我们大平台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平台去实现精细化管理,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经验说话,这是随着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俞增盛表示。

 

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通过服务平台建设,能效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各类数据、信息优势,提升能效中心对政府、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大在行业发展、技术前沿发展等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发挥节能降碳技术产品的示范推广作用,助力上海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理解的双碳工作,必须实现这几项工作。第一,一定要实现能源零碳化,就要供给端的能源生产和供应必须低碳化甚至零碳化。第二,我认为要实现产业绿色化,就是现在所在做的传统节能减排工作,比如如何提高生产企业的能效水平和如何引导企业的优化用能结构,如何帮助企业持续环保投入和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最终促进企业向碳中和企业发展。第三,我认为要实现产品轻量化,双碳工作一定是一项跨界的工作,而不是能源领域自己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汽车轻量化,如果产业链各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轻量化,必将带来铝材、钢材的明显减少,碳基材料增加明显提升,有效促进电解铝和有色行业能耗下降和汽车运行能耗降低。第四,一定要实现资源循环化。我们大量的工业产品或者贸易产品,很多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也能变相地减少我们很多资源或者能源重复的利用和浪费,而这四点工作要很好地完成必须靠数字化转型来实现。”俞增盛表示。

能源零碳化、产业绿色化,产品轻量化,资源循环需要靠数字化转型实现,更需要大量数据做依托。

“这都需要行业产业链全方位的数据融合才能进一步实现,打造一个系统的数据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非常有必要。”

数字化是血管,数据就是血液。

俞增盛表示:“我认为要实现双创工作,数据平台、信息化平台、应用场景都应该囊括在内,将整个上海的企业串联起来,让数据在这个大平台里不断发酵。”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