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也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未来五年,上海将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日前发布的《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引领区,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创新合作典范之城。即日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与人民网上海频道合作,聚焦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出一系列具备标杆示范效应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典型范例,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实践,开辟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新赛道,跑出上海产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核电作为低碳清洁能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核电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在当前核电智能化已成为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近年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全面贯彻国家在数字化转型、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一系列政策要求,从顶层规划、研发实施、制度保障等多个层面,全方位推动了公司数字化体系建设。
上海核工院诞生于1970年2月8日,前身是“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是我国核电自主化的关键力量。50年来,帮助我国核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并行,在装机上稳步走进世界前列。中国核电也成为了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数字化转型之源在创新·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上海核工院交出了一份数字化工作的优异答卷。
上海核工院形成以“研发-设计-验证”为一体的核电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围绕临港核电试验基地,与上海电气合作开展的核电装备设计制造数字化协同平台;打造以NUPOWER为核心的核电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及智慧工地两大系统,实现数字化工程和数字化交付……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源于该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尝试。
本世纪初,上海核工院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数字化专项研究工作。2004年就实现了核电工程设计从二维向三维的重大转变,并在巴基斯坦C2项目上实施应用。
作为核电行业领先的EPCS服务商和上海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上海核工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 “一业一策”、“一业一品”要求下,对核电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路径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剖析核电领域数字化转型趋势、应用场景以及业务落地解决方案。
以核电设备设计制造为例,以往的研制过程中,上游设计和下游制造环节之间往往存在着重复建模、重复数据录入、二三维数据可能不一致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电设备的研制效率。
传统的设计制造协同过程
而在上海核工院与上海电气联合打造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采用MBD统一模型的新的模式中,通过全息的三维模型设计,以“三维到设计、三维到验证、三维到制造、三维到管理”的思路,从设备设计、仿真分析,到数字化信息管理、结构化工艺编制,再到工艺仿真、制造验证,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覆盖,设计、制造单位,面向同一平台、同一模型、同一数据源,高效率地工作迭代。
核电设备设计制造数字化协同
·数字化转型带来高效益、高质量·
数字化从经济、质量等角度赋能核电研发设计。
经济效益方面,例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堆芯熔融物滞留(IVR)等基础类重大试验,试错成本高昂,采用数字化仿真的方式进行虚拟试验,能够有效辅助甚至替代试验,节约大量试验成本;质量效益方面,目前核电领域的质保对象主要还是文件类型,依赖人工校验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数字化能够让计算机自动质量检查,以技防手段提供多一层级的质量防护。
基于规则的设计质量自动检查
·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经典案例,上海核工院与上海电气联合搭建的设备设计制造互联网协同平台,不仅为各设计、制造单位之间架设起了通畅的数字化桥梁,帮助解决设计、制造协同难题,还能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成果的共享渠道,例如基础工业软件与高性能计算服务的云上资源共用。
通过网络权限的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近300种工业基础软件的远程在线使用,以及近30款软件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服务。通过大型工业软件的资源共享,让中小企业使用先进工器具的同时、解决其购买商用软件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问题。数字化的材料研发模块、设备设计/分析/评定一体化模块、管道/支撑/机械模块设计分析一体化模块等,还能让产业链中小企业,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开展作业。
数字化加速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促进技术进步。
早年从西方核电国家引进的某些计算公式、设计方法,存留在纸质技术文档或者被相关技术人员掌握,通过手把手传授,或者技术手册等方式进行传承。这个过程速度慢、受众有限、容易丢失,而数字化可以将设计知识、方法、经验,用计算机语言定量描述,形成代码化的功能模块,依托平台载体进行沉淀。再通过复用、优化、创新,量变引起质变,促进学科专业技术进步,甚至解决“掐脖子”技术难题。
借助数字化“高速公路”,能够五年完成十年的技术积累,在核电强国的道路上实现快速追赶,甚至超越。
设计知识和经验的沉淀、复用与再创新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中国企业对创新和制造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上海核工院提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728”。要求按照“一年完善体系、三年基本定型、十年打造一流”的战略部署,在2023年“十四五”中期完成阶段性目标,在2030年建院60年之际实现跻身世界一流的愿景目标。
未来,通过上海核工院将更加充分地挖掘核电场景案例,打破核电信息孤岛,让信息流引导产业发展,促进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大力量。